返回

神探系统?签到案件现场就变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抽丝剥茧,这次要找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刻,林逸的思绪已经彻底清晰。

    从那六位受害者离校时的异常举动,便可以推断出她们对这位凶手,完全没有任何戒备之心。

    或者说,在六个人的正常思维里。

    约她们见面的这个人绝不会有任何威胁,更不可能对她们做出任何过分的事情。

    而且,这个人身份极其特殊。

    一般情况下,这类人是学生们平日里几乎接触不到的。

    正因如此,她们才会在见面当天精心打扮,只为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同时,为了避免给这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们甚至选择隐瞒会面的事实。

    担心被其他室友发现后,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

    就是这自以为毫无危险性的见面,夺走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基于这种推测,六名受害者独自离校的奇怪行为,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种行为无疑给了凶手,近乎完美的作案机会。

    毕竟,没有什么比受害人亲自帮忙掩盖事实,更有效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林逸深吸了一口气,将繁杂的思绪压下。

    拿起桌上的手机,林逸重新翻阅起了十八年前,岩城大学碎尸案的案卷。

    由于此案是一起复杂的连环案,因此一旦发现关键线索,就需要结合十八年前的案件资料来进行验证。

    若能找出相同之处,则几乎可以确定这一线索的有效性。

    几秒后,林逸便找到那桩碎尸案中,一名受害人舍友的描述。

    受害人在失踪那天,一反常态地早早起床打扮自己。

    并且没有告知任何人,就单独离开了学校,从此再也没回来。

    看到案卷里的这条记载后,林逸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神色中透着一丝果然如此的表情。

    毫无疑问,这和他之前的推论完全一致。

    十八年前的那个受害人,和现在的这六名受害人一样。

    她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次会面将会遭遇不幸。

    反而都还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从这里还能得出另一条线索,凶手早在十八年前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当分析进展到这一步时,嫌疑人的职业范围已被大大缩小,不再是之前那样毫无头绪。

    林逸缓缓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深入思索,试图勾勒出这个嫌疑人的具体形象。

    说到知名度,明星与主持人绝对是首要考虑的职业范畴。

    而且,也确实能让这些受害者,心甘情愿地为其保密。

    因为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公众人物不能和普通人有过分亲密的行为,否则容易引发一系列不好的反应!

    尽管这个职业非常符合,但在作为这两起案件的嫌疑人,仍然有些不合适的地方!

    首先,明星通常不会有专门的工作台来处理尸体,更别提要精细切割人体了!

    其次,一位自十八年前就有知名度的艺人。

    在经过这么多年后,仍旧能让六名受害者自愿赴约,足以见得其当前依旧拥有不低的关注度。

    而那些高人气的艺人们,往往会被狗仔队盯梢。

    在这种有人监视的情况下,明星很难逃脱罪行,因此排除了这一职业可能性。

    除了明星之外,某些特殊行业的顶尖人物,也可能具备足够的知名度,比如运动员、艺术家或作家等。

    但在这几种职业中,林逸觉得这两起凶杀案一定是艺术家所为。

    因为,相较于运动员和作家而言。

    只有艺术家的职业生涯,有可能横跨数十年乃至更久。

    所以即便是相隔十八年,也能使用相同的手法作案。

    不过,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变为了。

    这名凶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家,能够支持进行这样细致的碎尸呢?

    深思了片刻后,林逸迅速睁开了眼睛。

    他开始仔细研究起,那六位女大学生的背景资料。

    包括她们的专业、兴趣以及其他各种可能的细节,以便进行分析判断。

    毕竟如果仅凭想象的话,很难从众多艺术家职业中,准确找出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在反复审视后,林逸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这六名女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气质。

    无论是弹奏吉他、琵琶,还是绘画或参与戏剧表演,这一特点使得他能够初步推测。

    凶手很可能也是来自类似的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塑或戏剧等。

    这样一些较为粗暴的行业,便可以排除在外。

    然而,仅靠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得找到更加确凿的证据才能锁定真凶。

    正当林逸陷入思考时,一个细节吸引了他的注意,其中一名受害者室友提到的一句话。

    

第35章 抽丝剥茧,这次要找到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